首页/生命之光



三馆三次不期而遇
青春萌生暗恋情愫


文 /  张  钦(肢体障碍)
 
    1980年的早春三月,乍暖还寒,寒气依然袭人。
    我计划承诺用一个星期来完成我学画以来,第一个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为专业人员特制的《速写本》,这是好友父亲高老师送给我的,我倍加珍惜,我一定认真高质量地完成这一《速写本》。我的选题就是画动物标本。
    于是,我来到黑龙江省博物馆,在动物标本展厅中描绘各种动物,被栩栩如生的标本深深地吸引,我倾注着全部注意力和观察力,用毛笔沾墨直接速写。一幅幅生动的仿佛不是标本的动物阅然纸上。
    然而那里有位女主任带有歧视与偏见地跟我讲:“我们这里常有外宾参观,你拄着两拐在这画,一画就一上午,影响不好。”她表现出了厌烦的情绪来。看她这态度,我只好请单位开“介绍信”来给她,女主任只好不情愿又无奈地默许了。走出家门步入社会,学习的途径经常遭遇这样的坎坷。
    我以坚韧的性子,执着于对艺术的追求。省博物馆午休时闭馆,我只好走出来,初春三月,外面还是冷凉。我找到南岗大邮局,在这里度过了午休时光。啃两个凉馒头,就一根冰棍儿,就是午餐了,累了就趴在写信的长台子上小憩一下。
    午休时间快过去了,来到博物馆,门还是没开。我坐在对面的残墙上等着开门。就在这时,邻居英子与一女友走过来。英子好奇地问我在这儿干什么?我说:“近期计划在博物馆用一周时间完成我这《速写本——动物标本速写》。”于是她拿过《速写本》翻看着,欣赏着,她身旁的女青年夸我:"你画得真好,像印的似的。你每天中午都在这儿等吗?在外面时间长了多冷啊!会生病的。以后这样吧,中午博物馆午休,你就到我们馆里来吧!″。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那是毛主席视察黑龙江驻地纪念馆(颐园街1号)。她说:“我在那里,你就找我,我叫王怡红,我们那里还有热水,可暖和了。″我望着她,她长得真端庄,短发,婷婷玉立,语言表达能力果断,神情坚定。我与她不认不识的,怎能去麻烦打扰她呢。但她的话语是暖心的,她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性格与气质,留给我很深的印象。
    第二天中午,我在邮政街一家馒头铺子前排队,向毛主席纪念馆方向望去,午休的街上,人流涌动,熙熙攘攘。在众多的人流中,一个美好的形象吸引着我的目光,她也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我。这不就是邀我午休去她们馆里的那位端庄的女青年吗?当时彼此目光不约而同对视上了,她穿过人群,竟直奔我来了。我当时想转低头,避开她的视线,因为我实在不好意思,自卑感油然而生:自己拄着双拐,穿着旧工作服,实在太寒碜了。心想:我在街上见到过去的同学、邻居都躲闪而去,更何况只见过一面的她。我就想装着没看见,把目光逃避掉。可她真的就直冲我过来了。她问我:"你站在这干吗?″我猝不急防地说:"买午饭呀!″她说:“中午,你每天就吃这个呀!这样下去,你的身体不就完了吗?不能再这样对付了,下次你到我们馆里,我们那里有饭,里面还暖和,都是欧式装饰的建筑你也可以画一画,你就来吧!″她用恳求的目光看着我走了,又汇入了午休时的人海中。
    看着她的背影,娇好而婷婷玉立的身材,又藏有一颗善良热情的心,令我好感动。这是我二十多岁,第一次被异性所关心。我身体残疾,遇到很多歧视、偏见、冷漠,没想到只是一面之交的她,却给了我尊重和关爱,着实令我感动和难忘。可这种感动我只能是默默地藏于心田的深处。
    一个星期后,我按计划完成了《速写本——动物标本专集》。我在扉页上签题:1980年3月于省博物馆。
    转眼,初夏时节风和日丽,我在颐园街附近办完了团关系迁移,看时间还早,于是来到毛主席视察黑龙江驻地纪念馆(颐园街1号)的院子里。这是一座具有典型欧式风格的建筑,美感很强。于是我在院内找到最佳角度坐下来,掏出随身携带的自制速写本,认真观察,把握大的透视关系来描绘该建筑的崇高感。
    画到一半,引来院内工友们的围观。也许是午休时间到了,从小洋楼里走出了四位美女,这些解说员个个漂亮,其中就有刚认识的王怡红。她看见我了,目光同时对视,她径直跑过来激动地说:“哎呀!你终于来了。你看我们这儿的建筑艺术吧,你画吧,画完外面再进来画里面,纯欧式装饰,中午你就在这儿,我一会给你送饭来,你等我!″说着她与她的姐妹们走出了院子,我抓紧时间又画了一幅。
    她们一行回来了,她向我示意摆摆手进楼里了。不一会儿,王怡红边跑边喊:“午休了,快吃饭了!″她双手捧着铝制的长方型大饭盒,上面还有一塘瓷水杯,里面装一下子热水。她跑得很急,一定是饭盒太烫手了。她说:“快拿着,快吃,先别画了。″看她手烫得不行,我只好接过来,真是太烫手了。我把饭盒放到身旁,看着她走回小洋楼。围观我画画的工友们问:“给你送的饭你咋不吃呢?″我说:"真不好意思吃。″工人又问:"你俩什么关系呀?又是饭又是水的,还这么热乎。″我坦诚告诉工友们:“我和她也不太熟,真不好意思吃人家的东西。″工人说:“不认识?那她怎么不把这饭这水给我们呢!″这些工友还真不信。不信就不信吧。
    见有位楼里的男同志也过来看我的画,我就说:"拜托你把这饭盒和水替我送还王怡红吧。"于是给王怡红写了张纸条压在水杯下饭盒上的中间处,纸条上写的是:"感谢你的关照,下午还有事,告辞了,谢谢!——张钦。″那男同志说:"给你吃你就应该吃,你客气啥呀!"
    自从离开了领袖纪念馆,王怡红那热情善良落落大方的气质、端庄秀雅的容颜在我脑海中总是挥之不去。虽然才有三次相见,却定格在了心灵深处。那年我22岁,情窦初开,面对异性的关爱很害羞,加上自身残疾的自卑心理,相互叠加交织了在一起。然而,对她的思念,想念,常相思便成了单相思的一种暗恋情愫。可她却浑然不知。那时她看上去与我年龄相仿,她就像一个知心姐姐一样。
    由于单相思的暗恋心切,81年又是初夏,索性又独自去了毛主席视察黑龙江驻地纪念馆参观,就想见到王怡红。走进小洋楼里,就我一位观众,解说员向我讲解当年毛主席为黑龙江的题词:"学习,奋斗,学习马列主义,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总想问问解说员关于王怡红,看那冷美人一脸严肃的神情,想问也不敢问了。这次来没见到她,既遗憾又失望!我怀着痛苦失望的心情,走出了颐园街一号的院子。
    离别的天,灰色的兰,承载着我的旧梦;挥别的手,再多温柔,也握不住心里的痛。我的明天,是哪一天?哪一天我才能停止想念?忘了时间,忘了昨天,只有影子在随着那时间游走……
    1983年秋高气爽时节,在单位接到通知:上级部门为纪念抗战胜利,征集美术作品。于是我来到东北烈士纪念馆搜集创作素材,找寻创作灵感。
    在参观中,我被抗联女英雄赵一曼的事迹所感染,于是锁定聚焦赵一曼的资料,我用速写的形式画了许多她的素材。
    忙了一上午,午休时间到了。我拜托身旁的工作人员说:“我出去午餐,先把画具放这儿,麻烦帮我照看一下。”她接过这些画具,迟疑歉意地说:“下午我去上课,这样吧,我把你的东西放在王怡红那儿,你回来就找她取。”我一听忙问:“你说王怡红!?她是毛主席视察黑龙江驻地纪念馆调来的吗?”她说:“是呀,你认识她吗?”我说:“知道她,那太好了。”我心里暗想:怎么会这么巧,又是巧遇,不期而遇。
    午饭后,我内心挺兴奋,又能见到暗恋两年多的王怡红了。当我回到东北烈士纪念馆,一进大厅,她!王怡红正恭候着我。她手里拿着我的画具迎候在那里,她一见我,比我还激动。我是内藏于心,她是表于形外。她很是兴奋,说:“没想到我们又见面了,咱俩就是有缘啊!”于是她就向我介绍她调来烈士馆当解说员的工作情形。她是侃侃而谈,激情洋谥,边说边陪我走进一楼左侧展厅。她怕我站着累,陪我坐在低矮的窗台上。这时有一队队小学生集体来参观了,簇拥着,人很多。她于是将厚重暗紫红色大绒窗帘给拉上了,于是我俩就与展厅屏蔽开了。她的举动太让我吃惊了,她坐在我身旁拉起了我的手,关心地问我来烈士馆的计划,问分别后的情况,她更是滔滔不绝地讲着分别后她的情况。第一次被异性美女拉着手,我的心当时跳的好快呀。真不好意思,都不知道当时她说些什么了,我太紧张太激动了。啊!暗恋的人终于牵手坐在一起了,大窗帘一挡就是与世隔绝了一般。她翻着我的速写本,表扬我画的有进步,比刚认识时画的活了。她对我画上的笔记更感兴趣,她说:“你这样的本多么?以后借我看看,以后有时间我去你那里借回看看。说着就记下了我工作单位地址,电话号码。她也把烈士馆的电话号码写在了我的速写本上了。
    仲秋时节,终于有一天王怡红打来电话:“晚上我去你那儿,你等我,我想看你那些速写本。”我说:“在!你来吧。我等你!”听说她要来,我真是说不出的高兴。于是我将宿舍搞了卫生,将我的区域——床、写字台整理得整整齐齐,屋子里清新了许多。
    下班后的单位,楼内一片寂静,四楼的单身大学生寝室更是静得出奇。我听到了坚定的脚步声了,是她来了,她真的来了。轻轻敲开了我的门,她身着乳黄色的风衣,风度翩翩,略显兴奋。我请她落座,我俩隔着写字台面对面相向而坐。我喜欢她的到来,又怕单位的人说“闲话”,于是将门半开半掩,她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我拿给她我的一摞速写本,她非常感兴趣地欣赏着。在同她的深入交流中,我感受到她读过的书可真不少,尤其是中外名著。她一身正气,愤世嫉俗,有着鲜明的个性。两个人静静地谈笑风声,不觉间她一看手表,太晚了,快没车了。她借去我的速写本,告辞了。
    第二天门卫就问我:“昨晚那么晚有个女的挺好看的,还挺傲的,说是来看你的。她是谁呀?她是哪的?以后太晚了不能让外人来单位,更何况还是个大姑娘。”收发员坐在一旁告诉我:“明年的报刊开始预订了,算算钱抓紧时间把钱送到收发室。”当我回宿舍找钱,钱却找不到了,钱没了!在寝室里也不敢声张,宿舍人听了会反感的。我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种可能,会不会夹在王怡红借走的速写本的封套里?不敢肯定,不敢确定。过两三天我实在找不到了,只好鼓足勇气给她打电话:“王怡红,你看看我速本里是否夹有我必须用的东西?”我的表达是很婉转的,我不敢提钱,万一钱不在里面,该会是多么的尴尬。她说:“张钦啊!你也太委婉了,你那速写本里夹有钱、食堂钱票、粮票、还有工资条呢。我在你那儿回来,第二天就去大庆巡展了,刚回来,你就是不来电话,下班我也想给你送去!今晚就给你送去!你等我。”她说得很干脆。下了班她就来了,一进门她就说:“完璧归赵。”将速写本、钱等递到了我手里,她又接着说:“如果单位不派我去大庆巡展,我发现就会给你送来了。”说着,她又坐在写字台我的对面,又是相对而坐。她与我又是海阔天空地聊起来,这次主要是谈美术,她说:“我喜欢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更喜欢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席里柯的作品《梅杜萨之筏》。这幅画充满着人类悲剧的色彩,把一场海难的绝望、希望刻画得太美了——悲壮的美。”
    听她的叙述,就像她的职业解说一样,好动人啊。她从骨子里喜欢深刻的悲剧艺术,无论是文学还是美术、音乐。不知不觉又到了公交末车时间,又是依依不舍地分手了。
    八十年代,当时的我面对社会现实、自身的处境,常常发出抱怨,我把这些心理情绪向她倾诉过,我把她当做我的知音。她郑重地告诫我:“张钦啊张钦,现实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有所改变。”这句话说得很深刻,就象座右铭一样,一直记在我的脑海中,她好像是一位哲人。
    王怡红以她脱俗的气质和善良美好的优势深深吸引我,然而更因她的优秀,使得自己更加自卑……自卑驱使我对她产生了疏离。
    九十年代初,在一家文化公司,听那文案说他是从烈士馆出来的,我问他认识王怡红吗?他说:“那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姑娘。”这说明王怡红依然很真纯。2015年央视大型公益寻人节目,找寻失散的亲友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令人感念的故事吸引着我的爱人逢播必看,我也深受感染陪伴她一同观看。我说我也想找阔别三十多年曾经暗恋的王怡红,于是我就把《三馆三次不期而遇,青春萌动暗恋情愫》的故事讲给了爱人听,她听后也很感动,还认为是挺浪漫的一个暗恋故事。她要帮我去烈士馆找找她。我静下心来与妻子说:“从年龄推算可能也退休了,得问退休办。再说,凭咱们的故事,人家能信吗?现在个人信息都保密了,不一定好找。”爱人说:“如果真能找到王怡红,我请她吃顿饭,咱们聚聚,叙叙旧。”我说我再送给她一幅书法:大爱无疆。
    2016年夏,在一次画友聚餐宴上,上任副市长的弟弟杰子跟我说:“咱们年轻时你总提到的烈士馆的王怡红得抑郁症后来死了。”我听了有点儿不能相信,从年龄上看这怎么可能啊!?
    2017年伊始,我的好友调任去东北烈士纪念馆当领导,特来我这儿。我说:“你调那儿工作,有一事相求,你帮我找一个女解说员,她叫王怡红。等你在那儿工作几个月工作展开了人也熟了,就好找了。”四月份,我的这位朋友告诉我:“通过馆里的老同志,找到了她的下落了,王怡红这个人早就不在了,己经去世十三年了。死前患有抑郁的精神障碍疾病。”啊!她真的不在人世了,那她也就是四十多岁,英年早逝啊。难道真的是人的精神世界愈丰富,在现实面前就愈加不幸?她的精神世界非一般女性所能及啊……
    八十年代初,好多人找工作都靠家庭和社会关糸,而她是经考试考进毛主席视察黑龙江驻地纪念馆的。这说明她的容貌、身材、口才都很优秀,特别是她那颗善良的心!    
    被暗恋的人己经离去13年,后来得知,她是60年生人,我的出生与她的生日就差一天,我比她大两岁零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