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命之光


 
泰来县残疾人脱贫典型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5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题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不停顿不放松 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报道,其中关注了黑龙江省泰来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对残疾人脱贫典型乔福军进行了重点报道。

    黑龙江省泰来县扶持各乡镇把汽车坐垫编织等扶贫车间建立在村屯,依托县里引进的龙头企业带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截至目前,全县已建立29个扶贫车间、6个分车间,带动1200余人就业增收,其中贫困残疾人50余人。

    在泰来县平洋镇平洋村街道北段儿,一栋挂着“平洋镇百姓创业之家”牌子的平房引人注目,这就是平洋村扶贫车间。走进厂房,县里颁发的“‘东林杯’扶贫车间技能大赛优秀扶贫车间”的奖牌首先映入眼帘,10余名“工人”正在娴熟地编织着汽车坐垫。

    今年45岁的乔福军5岁时受伤导致骨膜受损,胸背部严重畸形。他的妻子刘宇佳患先天性软骨病,腿骨极易骨折,行动离不开拐杖。家中还有正在上中学的女儿,一切的开销仅仅依靠6.2亩耕地的收入,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为了让更多像乔福军这样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就地脱贫,在2017年,泰来县引进了瑞王汽车坐垫加工企业,公司生产编织原材料供村民手工编织汽车座垫,产品全部由企业回收。

    乔福军自身没有过硬的技术,外出务工没有优势,身有残疾,体力不行,这种包教包会在家就能赚钱的工作,对于夫妻二人就像做梦一样。县残联帮助乔福军夫妇第一时间报了名,他们也成为2018年第一批学员。从此,这对儿背负外债的残疾夫妇脱贫致富“奇迹”就此开始。起初,夫妻俩也憋足了劲儿,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的是因为技术不过硬,不但编的慢,而且质量还不过关,产品送到厂家很多都不合格,一个月下来两人一共只收入三百多块钱。正在二人心里打着退堂鼓的时候,县残联和镇里的干部多次来到他家,反复做夫妻俩的思想工作,并安排技术好的工人帮助他们。重新坚定了信心的夫妻奋起直追,当年,夫妻俩编织汽车坐垫收入达到11000元,光荣的拿到了脱贫证。

    残疾人乔福军说:“有了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有了脱贫的信心,我不会忘记县残联和镇村干部对我的鼓励,是他们坚定了我要靠自己的双手脱贫的决心。”通过不断努力,2019年因编织技术过硬,乔福军被聘为平洋村扶贫车间主任,每月工资1000元。公益岗残联专职委员每月工资1270元,加上妻子的编织收入,两人年收入达3万余元。乔福军把全部心血都用在了发展车间上,购买了一台电动车,每天都骑着它走家入户进行宣传,在乔福军的影响带动下,陆续有24名乡亲跟着他一起编织,其中贫困人口9人、残疾人4人、低收入3人,人均月收入700元左右。对于车间里4位和自己一样身体残疾的员工,乔福军每天来回四趟进行接送,一年时间里从未间断。

    泰来县平洋镇平洋村脱贫户赵桂霞说:“没有乔老师车接车送,我也不能坚持到今天,这一年赚七八千块钱,还挺宽绰的。”脱贫户李元青说:“我腰间盘突出,丈夫肝硬化,在最困难的时候,乔老师把我带到了扶贫车间,要我去编织,我一看乔老师残疾人都能干,我有啥不能干的,我到这儿不会,乔老师手把手教我,我现在一天能编一个垫子,一个月能挣七八百块钱,我得感谢乔老师。”

    致富不忘众乡亲,乔福军现在也是平洋镇6个扶贫车间、169名员工的“师傅”。在乔福军的带领下,这些贫困户从一个个普通劳动力成长成了技术劳动力,从被动的等政策、等“输血”变成了自己“造血”致富。

    2019年10月,乔福军获得黑龙江省脱贫攻坚“奋进奖”。为了增加收入,乔福军又开始尝试利用手机直播销售起了车座垫。乔福军说:“手工汽车坐垫,我不但要编得好,而且要卖得更好。要让大家知道,我们残疾人也一样可以用双手来创造幸福的生活。”

    几年来,泰来县残联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在省、市残联大力支持下,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对每一名贫困残疾人,不仅在政策上做到应帮尽帮,还积极对接、争取,帮助很多像乔福军这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有活干、有钱赚,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稳的幸福。在下步工作中,泰来县残联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的要求,带领全县残疾群众再奋斗,开启残疾群众乡村振兴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