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残联精准发力办结办好残疾人群众“急难愁盼”实事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黑龙江省残联扎实开展“我为残疾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针对残疾人群众反映最集中、最突出、最强烈、最盼望的“急难愁盼”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认真梳理、归纳分析,围绕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精准发力,办结办好10项实事。指导市(地)、县(市)残联聚焦省残联10项实事上下联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开展“我为残疾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升残疾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1年全省残联系统共计开展“我为残疾人群众办实事”事项1290余件。
一、学史力行,着力精准配发辅助器具办实事
本着残疾人群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的原则,想残疾人之所想,急残疾人之所急。省残联通过科学谋划、分类施策、精准问需、规范流程,开展“龙江辅具千里行”专项行动,打通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解决残疾人因缺少辅具行动不便的问题。精准配发辅助器具,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残疾人辅具适配需求。
二、深入调研,着力扩大人工耳蜗救助范围办实事
省残联深入群众调查走访,结合黑龙江省实际,制定出台了《黑龙江省人工耳蜗手术筛查标准(试行)》,将人工耳蜗的救助范围扩大到0-25岁,扩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救助年龄段,解决听力残疾人交流障碍的问题。
三、加强联动,着力积极构建常态化援助机制办实事
省残联立足工作实际,联合省司法厅开展“法律援助惠民生·为残疾人群众办实事”活动,解决残疾人打官司难的问题。
四、树立典型,着力推广助残服务示范项目办实事
实实在在为残疾人群众解难题,省残联在全省范围推广“一对一”“个性化”“面对面”“零距离”的“康复之家”助残服务示范项目。
五、精准问需,着力投放免费共享辅助器具办实事
各级残联组织深入群众,向残疾人群众的普遍需求问需、向残疾人群众最关心的出行问题问需,解决了普遍存在的公共场所出行不便的问题。省残联通过创建“互联网+”残疾人辅助器具循环利用服务平台,探索辅助器具服务新理念,免费为有需求的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临时性短期辅助器具借用服务。开展“爱心传递·循环使用·共享轮椅”公益项目,解决残疾人临时性出行不便的问题。
六、创新服务,着力创建智慧助残服务平台办实事
为全面提升服务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和服务质量,省残联以香坊区残联为试点,在“全国助残日”期间,启动“残疾人综合就业智慧助残服务平台”示范项目,通过构建“助残事项办理、助残服务集成、助残服务拓展”的新发展格局,残疾人通过一部智能手机登录平台即可以享受助残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专业化和个性化。以此为契机,全省各级残联通过线上线下双轨互融,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提供精准就业服务。进一步推进了信息技术与助残服务深度融合,优化了服务流程,更新了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推动了云招聘与实岗就业的有机结合,黑龙江残疾人“龙江阳光培训—就业—增收链条式”创业就业服务品牌建设得到充实和完善。借助残疾人综合就业智慧助残服务平台,成功举办“春风行动”“创翼计划”“龙在云端”“圆梦之夏”“一生一策”“残疾人网络就业短视频创作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实现2021年我省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6396人,完成任务数106.7%;农村新增残疾人就业4664人,完成任务数133.26%,城乡新增残疾人培训9309人,完成任务数104.02%。
七、整合资源,着力构建新模式托养服务模式办实事
总结推广残疾人“日间照护服务+康复”模式,解决重度残疾人照护难的问题。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构建“1+1”居家托养服务模式。一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开展托养服务项目,把“家庭医生”服务方式融入居家托养服务,由医务人员定期赴残疾人家中开具基本医疗诊断,建立健康档案,给予针对性健康指导服务;二是通过激活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依托街道(社区)、乡(镇)村、卫生院建立日间照护中心方式开展托养服务项目。全年完成托养服务4500人。残疾人托养社会化服务、家庭医生签约、邻里照护等多形式并存的托养工作新局面已在黑龙江省形成,残疾人“日间照护服务+康复”模式真正做到照护一人,幸福一家。
八、健全机制,着力推动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办实事
省残联开展行政公益诉讼,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解决残疾人无障碍公共设施建设不到位的问题。与哈铁分院召开“无障碍建设专项监督行动”座谈会,健全日常联系机制、建立联合调查机制、健全联合监督机制、推动信息共享、联合开展宣传工作、明确责任部门等六方面机制,形成司法监督与社会监督合力。推广齐齐哈尔首例维护残疾人权益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公开听证会的典型经验,以重点案件为“小切口”,从个案推动类案,以类案实现全社会关注无障碍环境的建设。2021年,全省各级残联与铁路检察机关联合调查走访了辖区245个火车站,发现问题800余个,摸排个案、类案线索59件,已立案46件。黑龙江省铁路检察机关督促健全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施行政公益诉讼系列案,被最高检和中国残联评为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十大典型案例。成功承办第16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暨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展示应用推广活动。来自国家部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各界代表200余人,以“智能•无障碍”为主题,为我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增智赋能。中央、省、市共计20多家媒体推出系列报道,营造了浓厚氛围。持续打造“爱得其所”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品牌,坚持分类改造、因需改造原则,不断改善残疾人家庭居住环境。2021年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4320户。
九、立足本职,着力推进残疾人证“跨省通办”办实事
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有力措施快速落实,把残疾人群众最关心的事放在心上。积极与中国残联进行数据对接,实施残疾人证“跨省通办”,解决残疾人异地受理残疾人证业务难的问题。协调中国残联信息中心对黑龙江省自建系统内的数据进行全面校验,研究梳理残疾人证“跨省通办”办理规范、操作流程和相关规则,印发《省残联关于启用中国残联残疾人证管理系统的通知》《残疾人证系统使用手册》。举办全省残疾人证“跨省通办”工作部署视频会议暨培训班。自2021年6月28日起,全省残疾人证新办、换领、迁移、挂失补办、注销、残疾类别(等级)变更等6项事项全面实现了“跨省通办”。
十、服务民生,着力实现两项补贴“跨省通办”办实事
以残疾人群众的诉求为根本出发点,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解决残疾人不能跨省申请两项补贴问题。为解决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不能异地申请问题,省残联将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作为“我为残疾人群众办实事”重要事项,要求全省各级残联,通过实现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实现了残疾人两项补贴“马上办、就近办、异地办”。为残疾人提供越来越便捷、精准、温暖的民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