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名参赛选手亮相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稳就业举措,多渠道、多层次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
日前,记者从中国残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主办,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济南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于2023年6月27—29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来自全国32个代表团的950名选手参赛,规模创历届新高。
“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每四年举办一次,是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截至目前,我国已举办过6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中国残联教就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解宏德在发布会上表示,举办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旨在检阅残疾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成效,推进残疾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广大残疾人劳动者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争创新业绩,带动更多残疾人走技能成才、专业报国之路;全面展示残疾人职业技能、特殊潜能和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营造全社会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济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丽表示,本届大赛将贯彻“智慧、绿色、人文、节俭”办赛理念,实现“智慧办赛”,用数字技术为参赛人员提供精准服务。大赛开发了人脸识别系统,对参赛人员进行智慧身份识别,提升竞赛安全便捷度。
比赛期间,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将同步举办。
比赛新增9大项目
据记者了解,本届大赛以“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为主题,设置信息通信技术类、美术专业类、手工业类、工业及先进制造业类、服务类5类共28个比赛项目。对比上一届全国大赛项目,本届新增了9个项目:网络信息安全、服装配饰设计、无人机操控、电气安装、3D打印、西式烹调师、美甲、家政服务、互联网营销。删减了7个项目:桌面出版、刺绣、棒针编织、电子装配调试、木雕、糕点装饰制作、盲人保健按摩。
本届竞赛共有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2个代表团参加,报名人数约1600人,其中参赛选手950人(含残疾军人2人),比上一届增加58人,规模创历届新高。选手人数最多的省份为山东(45人),最少为西藏(7人)。同时,参赛选手、裁判员、各界来宾、工作人员、新闻记者、志愿者等总规模超过3500人。
为了服务保障好大赛各项工作、每个环节,3月16日至17日,济南市组织开展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工作;3月30日,中国残联维权部副主任张东旺一行到济南市考察了高速公路服务区无障碍设施情况,对服务区在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方面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4月25日,济南市安排部署无障碍改造任务,明确改造标准、压实整改责任。目前,比赛场馆及有关场所无障碍改造工作已完成。
同时,济南认真做好竞赛保障。确定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为主赛场,山东省特殊教育学院和山东新东方技工学校为两个分赛场;完成参赛、参展报名工作。截至目前,报名的参赛选手950人,展能节人员400人;28个竞赛项目设备、耗材采集样本通过率为100%。
细致做好接待服务,济南进一步细化方案,周密部署接待服务、餐饮住宿、交通保障、安全保卫等工作。实地考察11家酒店作为接待酒店,建立联络员制度,根据残疾人服务需求招募志愿者。杨丽称,济南将根据住宿酒店和赛场距离实际,安排接送站、落实无障碍车辆,落实救护车、医护人员、食品安全卫生监督等事宜。
同时,大赛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大赛奖励范围为:一是各大赛项目成绩优异、表现突出,体现顽强拼搏和奋发向上精神的优秀选手。二是获得团体总分前8名的代表团。三是在大赛组织和参赛期间表现突出的代表团。
期间,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将与大赛同步举办,共设47个展示展销区,包括综合展区、助残就业服务展区、分省展区、新疆兵团展区、济南市展区、“美丽工坊”展示展销区。其中,“美丽工坊”为本届展能节新增展示展销区,以残疾妇女创作作品实物展销和技能展示为主。
据记者了解,全国残疾人展能节每四年举办一次,与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同步举办。目前已举办过三届。第一届是2011年6月在江苏南京举办,第二届是2015年7月在湖北武汉举办,第三届是2019年10月在浙江嘉兴举办。举办展能节旨在全方位向社会集中反映近年来全国残疾人就业工作和职业培训的成就,展示广大残疾人自强自立的精神和残疾人文化艺术、能工巧匠的风采,引导社会各界更多了解认识残疾人的就业潜能,弘扬扶残助残良好社会风尚,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良好社会环境。
通过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和展能节活动,展示和提升残疾人群体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是解决残疾人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我国残疾人就业法规政策体系日臻完善,残疾人就业形式更加多元,残疾人就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残疾人就业稳中向好,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每年新增超过30万人。”解宏德称。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有力地增强了残疾人就业创业的主动性和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对健全特殊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残疾人就业帮扶等提出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帮扶城乡残疾人就业创业,帮助残疾人通过生产劳动过上更好更有尊严的生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明确提出全国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00万人的目标,组织实施残疾人就业十大行动。国务院多个部委和各省市也陆续出台财政、税收、金融等各类政策,针对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辅助性就业、自主就业创业等不同就业形式,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等因素影响,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
政策是起点,落实是关键。
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稳就业举措,多渠道、多层次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通过制定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开展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跨省通办”、组织各类用人单位集中开发岗位定向招录残疾人等措施,强化用人单位责任意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规模显著增长,截至2022年已达104万人。
通过落实政府优先采购、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稳步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通过建立就业辅导员制度,开展辅助性就业劳动项目调配工作,大力发展辅助性就业,帮助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重度肢体、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目前全国建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2000余个,安置各类残疾人14.3万人。
通过积极组织圆通快递等头部平台、电商、快递等新就业形态企业对接残疾人就业需求,大力扶持残疾人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帮助残疾人积极应对新经济形态下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已有240万残疾人在网店经营、直播带货等新就业形态中实现就业。与此同时,我国通过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康复扶贫贷款等政策实施力度,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业创业提供支持。各地也在创新残疾人就业形态、落实残疾人就业补贴奖励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据记者了解,为进一步推进国务院办公厅《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落实落地,促进残疾人较为充分、较高质量就业,大赛期间,6月27日下午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三楼泰山厅举办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创业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