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最新动态




这场技术培训更务实!确保让每户残疾人家庭增收



    双鸭山市宝清县残联针对农村困难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深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全力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紧盯靶向需求,严格排查筛选,确保培训资源高效配置,让培训更有“广度”

     在培训工作推进过程中,宝清县残联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精准定位培训对象,确保资源高效配置。通过深入开展2次走访调研,详细了解残疾人群体的劳动能力和技能需求,为精准培训奠定基础。结合本地实际,确定肉鹅家庭饲养技术为培训内容,并投入2.25 万元资金,按照每人1500元的标准,用于保障培训人员的各项费用。明确培训对象为农村特定困难残疾人,经广泛宣传动员、自愿报名和严格筛选,最终 15名残疾人或家属获得培训资格。同时,规范采购专业培训服务,选定宝清县新安然职业培训学校,为学员搭建优质学习平台,让培训覆盖更有“广度”。

    二、密切联系实际,优化课程服务,确保培训内容务实有效,让培训更有“深度”

     紧密联系实际,优化课程与服务。改变传统培训模式,将10天培训合理划分为3天理论学习与7天实践操作,邀请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研究室主任、高级兽医师金振华等专业人士授课,并组织学员到尖山子乡索东村德江大鹅养殖场实地观摩。培训期间,宝清县残联选派3名工作人员不定期现场督导检查,重点关注课程安排与培训质效,通过多种方式规范培训行为。培训结束后,严格组织考试考核,并由单位骨干力量及乡镇代表对培训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内容实用性、方式有效性和学员满意度等,不断改进完善培训工作,使培训更具“深度”。

    三、强化回访问效,巩固培训成果,确保培训对象切实受益,让培训更有“温度”

     强化回访问效,巩固培训成果。理论培训结束后,为15 名残疾人每人发放8只鹅雏,开启实践之旅。安排实训指导老师每周上门指导,每户不少于6次,内容涉及鹅舍建设、饲料喂养、疾病防治、市场销售等全方位知识。经过近2个月的居家分散养殖和精心指导,学员不仅熟练掌握肉鹅养殖技能,鹅苗健康识别平均准确率达 95% 以上,肉鹅成活率达98%,平均每只重达8-10斤,按市场价值每只200元测算,每户残疾人家庭增收约1600元,还在思想上实现从“等靠要”到主动寻求发展的转变,让培训充满“温度”。